关于印发《宜春市水利工程水费计收及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2 12:46:21   浏览:926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宜春市水利工程水费计收及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宜府办发〔2005〕26号


关于印发《宜春市水利工程水费计收及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宜春市水利工程水费计收及使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OO五年四月十二日


宜春市水利工程水费计收及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保证水利工程水费足额计收和专款专用,增强水利工程自我发展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江西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水利工程是指通过拦、蓄、引、提等工程措施供水的水利工程。

第三条 水利工程水费分为农业水费和非农业水费。农业水费是指水利工程直接供应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退耕还林(用材林除外)和水产养殖用水水费;非农业水费是指水利工程直接供应工业、自来水厂、水力发电、城市环境和其他用水水费。

第四条 水利工程水费属经营性收费。凡接受水利工程供水的用水单位(含用水协会)和个人(以下简称用水户)都必须按规定向供水经营者(以下简称供水者)缴纳水费。

第五条 水利工程水费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费、谁使用”的原则管理。

第六条 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用水户缴纳水费的宣传;加强对水费计收、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及监督检查。

第二章 水费计收与管理

第七条 凡本市范围内国有、集体、个人等各种所有制形式,通过拦、蓄、引、提等工程措施供水的水利工程均应计收水费。

第八条 水费计收的主体是水利工程供水者或其委托计收的单位和个人。利用同一水利工程供水发电的梯级电站发生的水费,由水利工程供水者统一计收。

第九条 水利工程水费采取货币结算的方式计收。农业水费计收可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

(一)供水者授权委托灌区内的单位、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个人代收;

(二)供水者直接向用水户计收;

(三)供水者对支渠以下的经营权可实行公开拍卖、租赁或承包,并依法签订有关经营合同。

第十条 水利工程水费按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批准并经公示的供水价格计收。农业水费可按亩或按方计收,按方计收水费的水利工程应实行两部制水价,即计收基本水费和计量水费。非农业水费按照《江西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实行按方计收。

利用灌区渠道内水源的农业提灌用水水费按自流灌溉用水水费标准减半计收;未利用灌区水源的农业提灌用水水费按提水成本计收。

第十一条 水利工程农业供水计费面积以2004年核定数为准,今后有下列情况可作调整:

(一)水利工程供水者通过工程或非工程措施增加灌溉面积,计费面积相应调增;

(二)经水利工程供水者批准,用水户自行通过工程措施引用供水者提供的水源而增加灌溉面积,计费面积相应调增;

(三)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含县级)的国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各类建设用地而减少灌溉面积,须凭相关法定审批文件相应核减计费面积。

第十二条 供水者与用水户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水价政策签定用水合同(含供水计划、水费计收等)。因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无法正常供水的,相应核减当年水费。此外,供水者因管理不善未能按合同规定正常供水,造成用水户损失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用水户因自身管理不善浪费水量而引发的损失,由用水户自行承担。

第十三条 利用灌区水源兴建的调节水量的水利设施,其产权虽不属水源工程权属经营者的,但灌溉水费仍由水源工程权属经营者统一征收,所收水费按不高于30%付给调节工程的权属经营者。

第十四条 供水者或其委托代收的单位(含用水协会)和个人应严格按批准的水价标准和核定的计费面积(用水量)计收水费,不得擅自提高计收标准,否则,用水户有权拒缴水费。对擅自提高标准计收的,应限期整改并将超收部分返还给用水户。

第十五条 用水户应按批准的水价标准和核定的计费面积(用水量)按期缴纳水费。农业水费要求在当年9月底前缴纳全年水费总额的60%,余下的40%在当年12月10日前结清;非农业水费按月计收。逾期不交者,自逾期之日起每日加收2‰的滞纳金。经调解仍拒不缴纳的,供水者依照有关法律程序向法院提出起诉,由法院依法裁决。

第十六条 授权委托代收水费的单位(含用水协会)和个人,必须在当年10月15日和12月20日前分两次将代收水费足额缴交授权的供水者。

第三章 水费使用与管理

第十七条 水利工程水费财务核算及管理,按财政部(94)财农字397号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制度》(暂行)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暂行)执行。

第十八条 水利工程农业水费总额的80%(含委托代收手续费)由水利工程所有权单位管理使用;水费总额的20%提取为主体工程防汛保安大修理(改造)费,由水利工程所有权单位于当年12月底以前统一缴存到乡级以上人民政府(含乡级)统一管理,本着“谁缴存、谁所有、谁使用”的原则,实行财政专户储存,监督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平调和挪用。

提取主体工程防汛保安大修理(改造)费列入年度防汛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并签订责任状。

第十九条 对具有防汛责任但又不计收水费的水利工程(如养殖、旅游等),其主体工程防汛保安大修理(改造)费的提取与缴存应参照第十八条规定执行,计算公式为:大修理(改造)费(元)=蓄水量(立方米)÷500(立方米)×农业水价(元/亩)×20%。

第二十条 主体工程防汛保安大修理(改造)费的管理和使用:

(一)管理要求:1、市属国有水利工程提取的大修理(改造)费,由市财政专户储存,监督使用;2、县属国有和乡属集体的水利工程提取的大修理(改造)费,由县财政专户储存,监督使用;3、乡以下集体所有的和民办民营的水利工程提取的大修理(改造)费,由乡财政专户储存,监督使用。

(二)使用范围:1、大坝加固;2、涵管翻修;3、溢洪道加固;4、干渠(含渡槽、过山涵)整治;5、机电排灌设施更新;6、陂闸改造。

(三)使用程序:由水利工程所有权单位提出申请,按工程防汛责任权限,由水行政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核实,报乡级以上人民政府(含乡级)批准,财政部门按规定给予拨付。

第二十一条 水利工程农业水费委托代收的,其代收手续费按不超过水费实际计收额的3%计付。

第四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二条 各级财政、物价、审计、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利工程水费的监督与检查,及时了解掌握水费征收、使用情况,督促供水者加强水费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二十三条 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

(一)有无擅自提高水费标准;

(二)有无在水价外加收任何名目的费用或减免水费;

(三)有无截留、挤占和挪用;

(四)有无扩大水费使用范围,主体工程防汛保安大修理(改造)费是否按规定使用和管理;

(五)授权委托代收水费的单位和个人是否按规定时间足额缴交水费;

(六)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第二十四条 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分清责任人,严肃处理:

(一)对擅自提高水费标准的,依照《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进行查处;

(二)对在水价外加收任何名目费用的,按乱收费查处;

(三)对截留、挤占、挪用、违反规定使用水费的,依照《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授权委托代收水费的单位和个人不及时足额缴交收费的,按截留水费论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对违反水价(费)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或通过新闻媒体曝光。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本办法发布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宜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


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管理办法
(1997年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7年9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

第一条 为了规范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境内机构”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部队等,包括中资机构(含金融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外币债券”是指以外币表示的、构成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外币的可转换债券、大额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视为外币债券进行管理。
“可转换债券”是指根据债权人的要求,按照发行时所定条件,转换为公司股票或者其他债券的债券。
“大额可转让存单”是指银行发行的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转让流通的一定期限的银行存款凭证。
“商业票据”是指发行体为满足流动资金需求所发行的、期限为2天至270天的、可流通转让的债务工具。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是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的审批机关。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具体负责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的审批、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 外币债券分为短期外币债券和中长期外币债券。
“短期外币债券”是指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外币债券。
“中长期外币债券”是指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外币债券。
第六条 中资机构在境外发行短期外币债券应当占用短期对外借款余额控制指标。
中资机构在境外发行中长期外币债券应当占用中长期利用外资计划指标。
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可转换债券应当占用中长期利用外资指导性计划指标。
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外发行可转换债券以外的外币债券,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
第七条 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应当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未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擅自签订的发债协议无效。外汇局不予办理外债登记,银行不得为其开立外债专用帐户,本息不得擅自汇出。
第八条 中资机构发行中长期外币债券实行定期资信评审制,经评审符合条件的中资机构可申请发行外币债券。
第九条 拟发行外币债券的境内机构(含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分支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报送本年度外币债券的发行计划。
第十条 境内机构①发行外币债券,如需获得境外评级公司信用评级,应当事先持评级机构名称、评级理由以及评级程序等相关资料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对外提出评级申请。并在获得评级结果后15日内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报备评级结果。
注① 该境内机构必须有发行计划。无发行计划的,不得申请对外评级。
第十一条 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并同时提交以下部分或者全部文件,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
(一)发行单位近期连续3年的业绩、财务报表及外汇收支情况;
(二)发行债券的市场、方式、金额、币别、期限、利率和各项费用等情况及报价意向书;
(三)主干事和主受托行情况;
(四)发行债券所筹资金的用途、管理办法和对汇率、利率风险的防范措施;
(五)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文件;
(六)中资机构落实利用外资计划指标的证明文件;
(七)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
(八)偿还债券的资金来源及安排;
(九)发行可转换债券的,需提交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的转股批复文件和落实中长期利用外资指导性计划的证明文件;
(十)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的其他必要文件。
第十二条 在京的全国性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或者对外申请评级直接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
非在京全国性境内机构和地方性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或者对外申请评级,由所在地外汇局②审核后,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
注② “所在地外汇局”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深圳分局。
全国性、地方性境内机构的分支机构应当经其总行(总公司)授权,方可按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程序报批。
第十三条 境内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复文件发行外币债券。若因市场变化,发行条件需要超出所批复的范围,境内机构应当另行报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
第十四条 债券发行后,境内机构拟在债券发行地以外的金融市场上市所发行债券,应当在上市后5日内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
第十五条 境内机构应当在发行债券后15日内将债券发行情况及发债招募说明书等有关文件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
第十六条 境内机构应当对发债所筹集的资金按照批准的用途专款专用,并于每年初15日内将上年度项目的进度、资金使用效益等情况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如果需要改变资金用途,应当事先取得原立项批准部门同意。
第十七条 境内机构应当于每季初10日内向外汇局报送债券上市后价格变化情况。
第十八条 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外币债券后,未经外汇局批准不得将发债所筹集的资金存放境外或者在境外直接支付,不得转换为人民币使用。
第十九条 外汇局有权检查债券发行单位的资金使用和偿还情况。债券发行单位应当予以配合,提交有关文件和资料。
第二十条 为防范外债风险,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经营自营或者代客外汇买卖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可以为自身债务或者接受其他境内机构的委托进行外币债券债务的保值。
其他中资机构委托境外金融机构或者境内外资金融机构进行债券债务保值,应当经外汇局批准。
外商投资企业可以自行委托境外金融机构或者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办理债券债务的保值。
第二十一条 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分支机构经总行(总公司)授权、以总行(总公司)名义发行外币债券,以及经批准办理离岸业务的中资银行发行离岸性外币债券,应当由其总行(总公司)按照本办法规定报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发债所筹资金仅能用于境外,不占用利用外资计划指标。
第二十二条 地方政府不得对外申请评级和发债。
第二十三条 外币债券的帐户管理按照外汇帐户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外币债券应当根据外债统计监测规定办理外债登记;境内机构进行外币债券保值后,应当根据外债统计监测规定办理外债登记的变更手续。
第二十五条 境内机构未经批准,擅自发行外币债券或者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办理保值的,由外汇局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人民币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境内机构未经批准,擅自将发行外币债券所筹资金存放境外或者在境外直接支付;未经批准,擅自将发行外币债券所筹资金转换为人民币的,由外汇局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并处违法金额30%以上5倍以下的人民币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或者经批准经营离岸业务的中资银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擅自发行外币债券或者擅自将在境外所筹资金调入境内使用的,由外汇局责令改正,对境内中资金融机构处以警告、通报批评、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人民币罚款。
第二十八条 境内机构向外汇局报送虚假、无效的文件和资料,骗取外汇局批准的,由外汇局收回批准文件,并对其按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境内机构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报送报表和资料,或者不接受和配合外汇局检查的,由外汇局处以警告、通报批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人民币罚款。
第三十条 以发债方式进行的项目融资,其债券的发行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财政部经国务院批准代表国家发行外币债券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二条 外资金融机构在境外发行外币债券,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1987年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国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债券的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风景区管理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风景区管理办法
  【时 效 性】有效
  【颁布机关】自治区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1996/12/20
  【实施日期】1997/01/23
  【内容分类】畜牧
  【发布文号】新政函223号
  【备  注】1996年12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政函[1996]223号文批准 1997年1月23日自治区畜牧厅发布施行 新牧政法字[1997]1号 根据1997年11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政发[1997]97号文修订
【正  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风景区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草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草原风景区的管理,维护草原所有者和承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预防草原被污染、破坏和发生火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草原风景区,系指可供旅游、观光、度假、疗养,具有观赏景象的草原区域。包括山地草原、河谷草原以及面积在30亩以上的林间草地和草地类自然保护区。
第三条 草原风景区由当地县(市)草原监理机构提出划区方案,经本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草原风景区跨县(市)以上行政区域的,前款职责权限分别由其上一级机关行使。
第四条 在草原风景区内建立旅游区、度假村、疗养院,以及开展与其相关的经营服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草原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
第五条 凡在草原风景区开设季节性旅游区(点)、搭建临时度假村,以及开办与其相关的经营服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事先应当向草原风景区所在地的县(市)草原监理机构提出申请,经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在草原监理机构办理临时使用草原许可证。
第六条 未经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草原风景区内建立永久性旅游区(点)、度假村、疗养院、道路和其他设施。根据国家或者自治区计划确需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持有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批准文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办理征占用草原许可证手续。
第七条 在草原风景区申请办理临时使用草原许可证和征占用草原许可证时,应当按《自治区实施〈草原法〉细则》等有关规定交纳有关费用。所收取费用的管理和使用,须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并接受财政、物价部门和审计、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 临时使用草原许可证的持有者应当与县(市)草原监理机构签订保护草原责任书,保证草原风景区的植被得到保护,环境不受污染,防止草原火灾发生,并确定适宜的旅游、度假范围和观光、游览路线。
第九条 在草原风景区旅游、观光、度假、疗养者,必须严格遵守《草原防火条例》和《自治区草原防火实施办法》,不得违法违章用火或者丢弃火种。
第十条 对下列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据《草原法》、《自治区实施〈草原法〉细则》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一)未经批准或者擅自扩大批准占用范围,在草原风景区建立旅游区(点)、度假村、疗养院、建设永久性建筑物、修建道路以及开办其他与其相关的经营服务活动,致使草原植被遭受破坏的责令赔偿损失,恢复植被。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在草原风景区内设立的旅游区(点)、度假村、疗养院和开办其他与其相关的经营服务活动,因管理不善,造成草原环境污染的,责令限期改正,赔偿损失,清除污染;污染严重的,提请环保部门依照《环境保护法》和《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予以处罚;
(三)机动车辆随意离路在草原风景区内行驶,碾压、破坏草原植被的,处以100元以下的罚款。
在草原风景区内违章用火的,依照《草原防火条例》和《自治区草原防火实施办法》处罚。
第十一条 对不按规定交纳草原管理费的经营单位和个人,按月加收5%的滞纳金。
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和有关草原法律、法规和规章,拒不接受草原监理人员依法监督检查,不听劝阻,妨碍执行公务,无理取闹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本办法适用中的具体问题,由自治区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过去制定的有关草原风景区管理的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应当以本办法为准。

自治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