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非现场稽核监督暂行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6:16:40   浏览:941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非现场稽核监督暂行规定》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非现场稽核监督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5年4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各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各外资金融机构,其他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金融稽核监督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非现场稽核监督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附:非现场稽核监督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完善中央银行稽核监督体系,明确稽核监督范围,扩大稽核覆盖面,及时全面地掌握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状况,督促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保证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中央银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非现场稽核监督是指金融机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定期报送有关业务经营情况的资料,中国人民银行按规定程序对金融机构报送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分析,写出稽核报告,对于发现的违规现象或经营不善问题,经质询、核实后作出稽核结论和处理决定的一种稽核监督方式。
第三条 非现场稽核监督的对象是依法设立的中资、外资和合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
第四条 非现场稽核监督的执行机关是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非现场稽核监督实行全国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管理、统一监督内容、统一监测指标、分级监控的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对全国性和区域性金融机构的非现场稽核监督,根据工作需要,也可授权其下级行对设在该地区的全国性及区域性金融机构进行非现场稽核监督;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负责对本辖区内各金融机构及受权对辖内全国性、区域性金融机构设在该地区内的分支机构的非现场稽核监督。上级行也可向下延伸进行非现场稽核监督。
第六条 各级人民银行应配备专职的非现场稽核监督业务分析人员和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
第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非现场稽核监督人员应严格保守被稽核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三章 监督内容
第八条 稽核监督金融机构经营的风险性,包括:
(一)资本充足性;
(二)资产质量;
(三)资产流动性;
(四)盈利状况;
(五)经营管理水平。
第九条 稽核监督金融机构经营的合规性,包括:
(一)信贷规模、限额及资产负债比例的执行情况;
(二)同业拆借情况;
(三)向人民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和财政性存款的情况;
(四)其他合规性内容。
第十条 其他需要进行非现场稽核监督的内容。

第四章 资料报送
第十一条 被稽核单位应制定必要的制度,指定部门和人员按规定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非现场稽核监督报告书》,内容包括:
(一)会计月计表或业务状况表;
(二)资产负债表;
(三)损益表;
(四)非现场稽核监督补充报表;
(五)其他有关报表资料和文字情况说明。
第十二条 资料报送的方式包括:直接报送报表,报送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进行数据通讯等。必要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其分行可以作出统一的规定。
第十三条 被稽核单位应对所报送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人民银行各级行有权要求被稽核单位提供经人民银行资格认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审计机构鉴证的资料。中国人民银行有权直接对被稽核单位报送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核查。

第五章 程 序
第十四条 非现场稽核监督程序分为资料收集审查、计算整理、分析质询、报告处理、信息反馈五个阶段。
(一)资料收集审查阶段。稽核监督部门收到被稽核单位报来的资料后,对其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查,必要时可到现场予以核实。
(二)计算整理阶段。对被稽核单位报送的资料进行计算、整理,产生非现场稽核监督表。
(三)分析质询阶段。对计算处理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被稽核单位经营管理上存在和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质询,被稽核单位应按规定时间和方式对质询事项作出说明,并提供有关资料。
(四)报告处理阶段。根据非现场稽核监督的结果,按有关规定写出非现场稽核监督报告,并按规定对被稽核单位做出稽核结论,必要时可作出处理决定,监督被稽核单位执行。
(五)信息反馈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各级稽核监督部门应及时将稽核结论、处理决定和其他有关分析报告向本行行长和上级行稽核监督部门报告,对非现场稽核监督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写出专题报告,提出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必要时,中国人民银行可向社会公布非现场稽核监督的结果。

第六章 罚 则
第十五条 对非现场稽核监督中查出的问题,可由非现场稽核监督的执行机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被稽核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三)的规定,拒绝、拖延提供有关报表资料或提供虚假报表资料的,拒绝质询或作不实说明的,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部门有权责令其纠正,对单位及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予以警告或通报批评,对单位可每次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以上处罚可以并处。
第十七条 稽核人员违反有关规定,造成被稽核单位商业秘密失密的,按有关保密规定予以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规定的修改、解释权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第十九条 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办法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办法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1994年5月26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4年5月26日公布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第三章 高新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
第四章 研究开发机构
第五章 科学技术工作者
第六章 科学技术经费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根据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改革科学技术体制,鼓励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第四条 在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坚持科教兴辽方针,优先发展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振兴经济,应当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作用,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和先进技术。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通过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政策,确定科学技术的重大项目,优化科学技术资源配置,保障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六条 各级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科学技术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依照规定的职责范围负责有关的科学技术进步工作。

第二章 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第七条 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针,不断提高我省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针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高新技术和采用高新
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原材料、资源和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使产品高级化。
第八条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振兴农村经济。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重点是优良品种、种植养殖新技术、中低产田治理、节水农业、配方施肥、农艺农机配套、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农副产品的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等。
重视选育优良品种,保证全省主要农作物品种5年左右更换一次。
第九条 支持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到农村建立科学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建立和发展农业现代化基地县、科学技术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户。
第十条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综合配套的社会化科学技术服务。
第十一条 县、乡(镇)除办好农村各级职业学校外,应当逐步建立各种形式的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场所,对农民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对接受培训的农民,经技术考试和考核,成绩合格的,由县人民政府发给技术资格证书。对获得技术资格证书的农民,在技术承包、技术职务聘任等方面予以优先。
第十二条 乡镇企业、区街企业和科技力量不足的中小企业,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与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实行联合与协作,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吸引科学技术工作者到企业工作,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
第十三条 企业内部应当逐步建立市场、科学研究、生产一体化的技术进步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
第十四条 鼓励企业与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联合与协作,形成科研生产联合体,增强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工业性试验能力。
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在完成本企业技术开发任务的前提下,可以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
第十五条 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省、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有关政策,支持大专院校、研究开发机构与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企业应当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关键工艺、关键设备,节能降耗,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第十六条 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必须经过专家论证,并作好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重视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建立、完善培训制度。
支持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对成绩突出的职工予以表奖。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选择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列入推广计划,并组织力量推广,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
第十九条 发展、繁荣技术市场,推进科学技术成果商品化。支持中介、咨询、信息机构的发展,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于开拓市场的技术经纪人队伍。
第二十条 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应当建立常设技术交易场所,逐步建立健全科学技术成果库、数据库,开展网络化服务。

第三章 高新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
第二十一条 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逐步培育一批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根据科学技术优势和经济发展需要,确定高新技术重点发展领域,选择重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组织科学技术力量攻关和开发,推进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第二十二条 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依法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第二十三条 办好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逐步建立辽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
第二十四条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企业,必须实行新的体制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人民政府和所在市人民政府可以比照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制定有关的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经批准享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第二十六条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标准,由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四章 研究开发机构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原则,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的体制改革、方向任务、结构调整等和放开放活科技人才工作。
研究开发机构应当积极进行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体制。
我省研究开发机构应当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适当加强基础性研究,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攻克生产性技术关键问题的能力,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从事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研究、重大科学技术攻关、公益性科学技术研究的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在经费和试验手段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
第二十九条 研究开发机构实行院长或者所长负责制。依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有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经费使用、内部机构设置、人员聘用等方面的自主权。
第三十条 鼓励从事技术开发的研究开发机构,面向市场积极开发技术成果,兴办科技产业,实行技术、工业、贸易或者技术、农业、贸易一体化。实行企业化管理,发展成为科技企业后,其研究开发机构的性质和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变。
第三十一条 引导社会公益性研究开发机构逐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除完成国家规定的社会公益方面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任务外,允许多种经营,创办技术经济实体,实行有偿服务或企业化管理。
第三十二条 农业研究开发机构的布局应当逐步按自然区划调整设置,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服务工作应当与生产发展紧密结合。
第三十三条 经销单位销售农业研究开发机构选育的优良品种,应当给予技术转让费。
农业研究开发机构可以依法销售自己研究培育的种子、苗木等优良品种。
第三十四条 支持社会力量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依法创办各类民营研究开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在承接国家研究开发项目、申请贷款等方面,与全民所有制独立研究开发机构享有同等权利。
第三十五条 研究开发机构可以在国外、省外投资,设立分支机构,创办技术经济实体。
国外、省外组织和个人,可以在我省境内依法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或者实行合资、合作设立研究开发机构。
鼓励研究开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出口创汇,具备条件的,经申请按有关规定给予外贸自营权。
第三十六条 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研究开发机构相互之间或者与企业之间,可以联合、参股、兼并,实行民营或其他经营方式。
第三十七条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对研究开发机构的中间试验基地建设应当给予支持,择优支持基础较好的研究开发机构,发展成为国家或者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区域性技术开发中心。
选择少数基础较好、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研究开发机构,建立面向社会的开放试验室。

第五章 科学技术工作者
第三十八条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作用。尊重科学技术工作者及其劳动,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三十九条 允许科学技术工作者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专长的地方流动。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向农村、边远地区、小企业、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乡镇企业流动。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和人才流动的服务、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技术工作者流动制度。
第四十条 科学技术工作者,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其报酬应当与经济效益挂钩。承担国家下达科研项目的,可以从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酬金。
第四十一条 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工作者,按有关规定破格评定专业技术职称时,不受指标限制。
其他科学技术人员的聘任受岗位限制的,允许单位实行技术职称内部聘任制。
第四十二条 允许科学技术工作者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单位技术经济权益的条件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技术工作,其收入除依法纳税外全部归己。
使用本单位技术资料、仪器设备的,必须经本单位同意,并按规定交纳费用。
第四十三条 在县以下(不含县城)从事技术工作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按有关规定享受浮动工资、津贴等待遇,不影响正常调资。
第四十四条 建立健全科学技术工作者继续教育制度。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12个工作日,初级技术职称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
接受继续教育期间,一切待遇不变。
第四十五条 加强智力引进工作,鼓励从境外和省外引进需要的各类科学技术人员。携带技术成果来我省开发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留学人员、华侨、华裔或者外籍专家,其待遇由双方商定。

第六章 科学技术经费
第四十六条 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
建立政府拨款、银行贷款、单位自筹、引进外资、发行股票、债券和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科学技术经费投入体系。
第四十七条 各级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其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科学技术三项经费(中间试验、新产品试制和重大科学研究项目补助费)在各级财政年度支出预算中所占的具体比例由各级人民政府予以规定。
第四十八条 金融机构应当在信贷方面支持科学研究开发、科学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研究开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应当给予贷款支持。
第四十九条 加强科学技术融资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或科学技术信用社。
第五十条 省和有条件的市经过批准可以设立科学技术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青年科学基金或其他基金。
科学技术基金,主要用于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和重大攻关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青年科学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青年科学家和我省40周岁以下青年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科学研究工作。
第五十一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从农业发展基金中划出适当比例,由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安排,用于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技术推广和人员培训。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五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优秀新产品奖和优秀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特别奖。必要时可以设立其他奖。
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科学技术进步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公民或者组织,每年评选一次。
优秀新产品奖授予技术水平高、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对地区和行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大的新产品及开发有功人员,每两年评选一次。
优秀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特别奖,授予年龄在40周岁以下,在科学技术工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每两年评选一次。
第五十三条 科学技术工作者为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个人提供技术产生经济效益时,受益者应当从新增效益的税后留利中,提取一定比例,奖励提供技术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第五十四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构成行政处分的,由主管部门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务、职权之便、截留、挪用、克扣、贪污科学技术经费的;
(二)滥用职权,压制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打击迫害科学技术工作者的;
(三)重大科学技术决策和引进国外技术、设备,不经专家论证,玩忽职守,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侵犯本单位或者他人技术经济权益的;
(五)泄漏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5月26日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信访事项听证办法(试行)的通知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信访事项听证办法(试行)的通知
二OO六年十二月二日

东政办发〔2006〕6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东营市信访事项听证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营市信访事项听证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各级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依法、及时、正确地处理信访事项,增强信访工作的透明度,切实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促进社会稳定,根据《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听证,是指信访事项承办机关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以听证会的形式,公开听取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陈述,通过质询、举证、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信访事项的程序。
  第三条听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
  (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
  (三)公开、公平、公正;
  (四)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政策为准绳。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信访事项听证委员会。听证委员会在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听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同级人民政府信访机构承担。
  听证委员会的职责:
  (一)对本地区信访事项听证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二)决定对重大、复杂和疑难信访事项举行听证;
  (三)责成或指定有权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组织和实施听证;
  (四)监督听证程序;
  (五)监督各方对听证结论的执行;
  (六)负责听证员、听证代表的组织、选用和管理工作,组建信访事项听证员库。
第二章听证范围
  第五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举行听证:
  (一)已受理的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尚未作出决定的(信访人要求听证的);
  (二)信访人对办理机关作出的处理意见或对复查机关作出的复查意见不服,要求举行听证的;
  (三)重大、复杂、紧急的多人走访事项和多人走访苗头,需要以听证形式化解的;
  (四)信访事项办理、复查、复核机关认为需要举行听证的;
  (五)其他需要举行听证的。
  第六条下列情况不适用听证:
  (一)信访事项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信访事项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
  (三)依据《信访条例》不予受理的;
  (四)复核机关已作出复核意见的;
  (五)其他不宜举行听证的信访事项。
第三章听证受理
  第七条信访事项承办机关在作出信访事项处理决定时,应当告知信访人有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要求听证的权利。
  第八条信访人向信访事项承办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听证申请,信访事项承办机关确定是否举行听证,并告知信访人。
  第九条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听证申请后,对信访事项承办机关确定不举行听证的意见不服的,可向听证委员会提出申诉。对应当举行听证的信访事项,听证委员会应责成信访事项承办机关举行听证。
  第十条信访事项承办机关应在举行听证会的前10个工作日内向信访人送达《信访事项听证通知书》,告知信访人举行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和听证主持人、供选择的听证员、听证代表名单及信访人需要准备的相关书面材料,并告知信访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席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听证员、听证代表与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提出回避。
  第十一条送达《信访事项听证通知书》必须有送达回执,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注明收到的日期并签名或盖章。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委托有关单位送达。
  第十二条信访人应在收到《信访事项听证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提出需要回避的人员和理由及被选定的听证员名单。
  第十三条信访事项承办机关对决定举行听证的信访事项,要提前制定听证方案,并在举行听证会5个工作日前告知听证会参加人员举行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及其他需要准备的工作。
第四章听证会组成人员、职责及听证会纪律
  第十四条听证会的组成人员包括听证主持人、信访事项承办人、信访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听证员、听证代表、记录员。
  第十五条听证主持人应由举行听证会的行政机关确定,一般应由该行政机关的负责人担任,但不能是该信访事项的承办人。信访事项涉及多个行政机关的,由举行听证会的各行政机关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听证委员会指定。
  本办法所称信访事项承办人包括作出信访事项处理、复查决定的承办人和正在进行调查、复查、复核的承办人。
  第十六条听证主持人的职责:
  (一)制定听证方案,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会组成人员;
  (二)通知听证组成人员参加听证;
  (三)决定听证的延期、中止、终结;
  (四)维持听证秩序;
  (五)主持听证会的质询、举证、辩论、评议、合议;
  (六)本办法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七条在听证过程中,信访事项承办人应如实说明处理过程、结果及所依据的事实、证据和法律法规政策。
  第十八条一般情况下,信访人应亲自参加听证;特殊情况下,经听证主持人批准,可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参加听证或与其代理人同时参加听证;委托代理人参加的,要在举行听证会前,提交授权委托书。
  表达多人意愿的信访事项举行听证的,应选派代表参加听证,代表人数一般不得超过5人。
  第十九条信访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在听证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有权选择听证员、听证代表参加听证;
  (二)有权对信访事项涉及的事实、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
  (三)有权对信访事项调查人员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并提出新的证据;
  (四)如实陈述信访事项的事实和回答听证主持人的提问;
  (五)对自己的权益主张举证;
  (六)信访人及其代理人应对其所提供的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七)遵守听证会纪律。
  第二十条参加听证的听证员人数一般应是5人以上的单数。
  第二十一条听证员一般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或者其他社会知名人士担任。
  第二十二条听证员的职责与权利:
  (一)负责收集与信访事项有关的信息,听取相关意见;
  (二)向信访事项承办人、信访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提问;
  (三)就信访事项的事实、依据和处理意见进行评议;
  (四)就信访事项的处理发表意见;
  (五)合议形成听证结论。
  第二十三条听证代表一般应是不少于5人的单数,由下列人员组成:
  (一)信访人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二)信访人所在的村(单位)的村民(职工)代表、党员代表、干部代表。
  第二十四条听证代表的职责:
  (一)对合议意见进行评议;
  (二)对信访事项的事实、依据进行质询;
  (三)协助做好息访工作。
  第二十五条听证会纪律:
  (一)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随意发言提问;
  (二)发言要简明扼要,语言要文明得当,禁止侮辱和恶意攻击他人;
  (三)信访人或委托代理人、信访事项承办人不得擅自中途退场;信访人及其代理人未经允许中途退场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四)不得有大声喧哗、哄闹等有碍听证秩序的行为;
  (五)听证会的音像资料由听证主持人指定专人制作,其他听证会组成人员不得录制。
第五章听证程序
  第二十六条听证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公布听证事由,介绍参加听证会人员的有关情况,并询问信访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二)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纪律;
  (三)信访人或委托代理人陈述信访事项并提供相关证据;
  (四)信访事项承办人提出处理信访事项的证据和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的依据以及处理意见;
  (五)信访人或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六)信访事项承办人在听证主持人的引导下,就有争议的事实、依据、处理意见进行答辩;
  (七)听证员、听证代表向有关人员进行提问;
  (八)信访人或委托代理人作最后陈述;
  (九)信访事项承办人作最后陈述;
  (十)听证员就信访事项的某一事实、证据发表意见;
  (十一)听证主持人宣布休会,组织听证员根据听证事实、证据以及适用法律法规政策等对信访事项的处理发表听证意见,并进行表决,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合议意见,少数人的意见应当写入笔录。
  (十二)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代表对合议意见发表意见,并进行投票表决。
  (十三)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继续进行,由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论。书面听证结论10日内送达信访人或其委托代理人。
  第二十七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听证主持人应当作出中止或延期举行听证会的决定:
  (一)信访人或委托代理人、信访事项承办人一方不出席听证或者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擅自中途退场的;
  (二)听证会出现主持人不能控制的局面时;
  (三)出现其他应当中止或延期听证情形的。
  信访事项一方没有正当理由故意不参加听证会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第二十八条记录员应当将听证的全部活动制作听证笔录,由听证主持人和记录员签字,并经听证会组成人员阅后分别签名或盖章;拒绝听证签字盖章的,在听证笔录中应予以说明。听证资料(包括听证笔录、音像资料、有关证据)由组织实施听证的行政机关整理归档。
  第二十九条信访人或其委托人等听证参加人在听证过程中认为听证会程序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可以向听证主持人提出。听证主持人应当及时对听证参加人提出的异议予以答复。对听证主持人答复不满的,可以在听证会结束后,以书面形式向听证机关提出,听证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对于严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听证机关应当重新举行听证。
  第三十条在听证中形成的听证笔录和听证结论,应当作为行政机关作出办理、复查、复核结论的主要依据。
  第三十一条复核机关举行听证后,形成的复核意见为终结处理意见,可依法向社会进行公示,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信访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大学、济军生产基地的信访事项,按其内部相关规定处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东营市信访听证暂行办法》(东信发〔2005〕4号)同时废止。